補服務短板 減辦事程序 治企業痛點 沈陽謀全面轉型當振興先鋒
2017-03-27
作者:
悄悄地,北國的春天來了,渾河的堅冰漸漸消融。
遼寧沈陽這座聞名遐邇的老工業基地,正在呈現出嶄新的氣象;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百姓發現,沈陽正散發出前所未有的氣息。3萬多條城市發展建議,“一河兩岸”“幸福沈陽”……新憧憬春風拂面;政務服務部門告別生硬冷,代之以微笑和高效,瞄準國際化營商環境,沈陽人正奮起直追;社會治理,正在從“政府主導”轉向“群眾唱主角”……一些困擾老工業基地多年的痼疾正在破題。
“在過去十幾年第一輪振興中,沈陽是當先鋒打頭陣的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”遼寧省委副書記、沈陽市委書記王蒙徽說,“但無論產業發展、還是體制機制,不管城市面貌、還是百姓生活水準,特別是公共服務,還有較大差距,我們必須聞雞起舞、奮起直追”。
補發展短板
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
春節前,中智沈陽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來了一位民警——沈陽公安局北站分局政治處主任孫維莉。
公司法人代表吳鏑沒想到,一位處級警察會上門服務,他倒出了苦水:新招入員工落戶口難、人才留不住。
孫維莉了解得知,公司新招聘大學生外地戶口較多,往屆畢業生落集體戶口困難。沒有戶口,優秀人才扎不下根,影響企業凝聚力。“這事兒,包在我身上了。”孫維莉一口答應。可實際上,北站分局無戶籍管轄職能。孫維莉多次溝通協調市局及沈河公安分局戶政管理部門,提出為200余名外地戶口員工就近統一租用集體宿舍、集中落集體戶口的方案,最終被采納,多年的難題即將解決。
這是沈陽優化軟環境的一個鏡頭。去年底以來,針對制約經濟發展多年的環境短板,沈陽對標先進,提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,3年內達到190個經濟體中前50名的水平。
針對服務短板、企業痛點、辦事難點,沈陽開展多個領域的專項整治。52家市直部門確定了11類重點整改問題,包括吃拿卡要、亂檢查亂執法、公共服務配套、行政審批效能不高等;13個區縣確定了4類重點整改問題,比如政府失信、窗口服務、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、審批時限過長等。一個多月內,處理通報了28個破壞發展環境的案例。
謀城市轉型
宜業宜居新沈陽
清晨,迎著朝霞,數萬人在渾河公園散步鍛煉;傍晚,沐浴著夕陽,一對對夫妻牽手挽臂、漫步河邊。
然而,長期以來,沈陽的渾河建設標準低、管理散、利用差。沈陽最好的地段,本是沈城“大客廳”,卻擺滿了房地產開發的樓盤,成了少數人后花園。
眼下,渾河一躍成為城市發展新軸線。2016年底,沈陽市經多方論證提出“東山西水、一河兩岸、一主三副”的戰略構想,優化城市空間布局。
2017年伊始,沈陽緊鑼密鼓開展依水規劃、擁河發展、和諧親水的“河城共建”行動。根據規劃,未來沈陽“一河兩岸”將成為水清岸綠的綠色生態帶、北國風光的濱水景觀帶、多元交融的文化旅游帶、要素匯集的經濟活力帶。
按照“一河兩岸、一主三副”的規劃,今年起,沈陽將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教育、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渾南新城區布局、向副城延伸,暢通新城與老城、主城與副城之間的交通聯絡。
沈陽向互聯網要城市發展的潛力,建設智慧城市,打造宜居宜業善政的沈陽,既注重做好頂層設計、建設統一平臺,又善于做好微創新,從一個個細分領域入手,提升生活創業便利程度。
當下,沈陽正全力打破政府壁壘和信息孤島,加快政府和社會各類數據的融合共享。目前,智慧沈陽統一平臺上線運行,初步建成了國內領先的基礎數據資源庫,熱點地區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。
抓產業轉型
12個千億元產業集群
在鐵西區寶馬汽車公司汽車生產裝配車間里,偌大的廠房中寥寥數人。各色車殼在傳送帶上緩緩流動,每兩分鐘一輛車殼便完成焊接、噴漆、安裝車門等流程。
這是寶馬集團歐洲本土以外最大也是最為先進的生產車間。寶馬公司在沈陽深耕13年,從一個小廠子到現在從研發到發動機、到整車制造的全產業鏈,近3000億元產值,近200億元納稅。
渾南區一個制造業廠區內,只見機器不見人。移動機器人自由穿梭,搬運裝卸機器人產品。這里是全國最為先進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廠商新松機器人廠區。去年,沈陽機器人產值增加了30%多,在國內遙遙領先。
“我們就是要抓這些產業鏈長、牽引力足、稅收貢獻大、舉足輕重的戰略型產業。”沈陽市市長姜有為說,“要培育一批占領行業制高點的領軍型企業,抓一大批關乎沈陽未來發展、長遠競爭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”。
沈陽將著力抓好汽車及零部件、航空、輸變電裝備、機器人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石化重礦裝備、高性能醫療器械及養老康復產品等12個千億元產業鏈,促進產業全面轉型。
目前,沈陽正在實施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3年行動計劃,培育壯大沈飛民機、東軟醫療等龍頭企業,推進50個新興產業、25個新型業態項目建設。全力推進龐巴迪Q400飛機項目落地,壯大機器人產業規模,機器人產業產值力爭突破90億元。推動制造業智能化、高端化、服務化,建設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市。
促社會轉型
幸福沈陽共同締造
這幾天,沈陽各個社區的工作人員都在忙碌著發放調查問卷。30萬份關于“一河兩岸”的問卷分發到市民手中。“我覺得渾河上應該增加藝術氣息,建設步行橋。”萬科城小區居民劉文安寫道。“‘一河兩岸’戰略規劃事關振興發展全局,備受市民關注,必須和群眾共謀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評、共享。”市建委主要負責人表示。
“一河兩岸”建設過程是個縮影。細心的百姓發現,在民生工程的建設中,沈陽正在由“為民做主”變為“群眾唱主角”。
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發揮不夠、城市社區功能弱化服務缺失、社會治理上強下弱層層衰減……
2016年底,針對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弊端,沈陽明確提出“幸福沈陽共同締造”的新理念,從重“物”轉向重“人”、由政府主辦向協商共治根本轉變。
在幸福沈陽建設中,沈陽把社區作為基層治理創新的基本單元,資源下沉、權力下放,完善社區服務功能。
在前不久開展的以共謀共建為主題的問題征集活動中,全市共征集各方面意見建議7萬余條,其中近80%涉及城市建設管理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問題,包含社區治理方面的意見建議近8000條。
去年以來,沈陽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全面轉型大變革,時日雖短,卻已實現良好開局,激發出全社會干事創業熱情和潛力。2016年,沈陽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.4萬戶、增長15.7%;今年前兩個月,創業辦公司更是爆發式增長。據沈陽市工商局統計,新增企業同比增長超過40%。
春天來了,春意萌動,沈陽正在褪去沉重的冬裝。在轉型中攻堅克難,在轉型中煥發生機,在轉型中勇當振興先鋒!
相關動態